
這是馬來西亞的新聞自由?
今年初,與一個認為自己很great的人被特派到印尼蘇門答臘北部採訪海嘯之前,我們還戰戰兢兢。
到了目的地,因為機位的關係,我們被迫兵分兩路,他到了蘇門答臘東北岸,我則闖入最嚴重的災區─亞齊。
回想當時的一切,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我們都還活著。儘管返馬後,兩人的心情必須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平伏,但是,這已經成為我們兩人採訪生涯中,至今最難忘的任務。
現在與部落客們分享一些當時的慘景,回顧大自然所能構成的最嚴重災害之一─海嘯 。
警告:相簿中有可能會令人不適的內容
在2005年11月28日舉行的2004年“大馬新聞協會─國油大馬新聞從業員獎”頒獎禮上,《星洲日報》再度憑《平亂漫長路》系列奪得中文組專題報導獎,贏取5000令吉現金。
《星洲日報》吉打州採訪主任陳紹安及檳城辦事處記者洪東凱聯合撰述的“平亂漫長路”系列,甫於今年11月12日贏得2004年黃紀達新聞獎拿督葉永松報導文學優勝獎。
星洲媒體集團在2005年11月11日晚上舉行的“2004年度黃紀達新聞獎”頒獎禮中再唱豐收,一共奪得8個獎項。
《星洲日報》奪得拿督葉永松報導文學獎、丹斯里張德麟評論獎及佳作獎、拿督陳良民新聞攝影獎,以及拿督黃紀達編輯獎副刊組佳作獎,共5個獎項。
《星洲日報》姐妹報《光明日報》則奪得拿督黃紀達編輯獎新聞組2個佳作獎,及拿督陳良民新聞攝影佳作獎。
至少,grandia與我有同感,這是一場21世紀初最激烈的大馬國產車之爭鬥。
在大馬的國產車史上,從來沒有兩輛由不同國產車公司出產的轎車,引起民間極大的輿論。MyVi與Savvy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話題,在論壇、街坊、茶室、公司,到處都是討論MyVi與Savvy的好與壞。雖然從表面形勢來看,Savvy佔不到任何優勢,倘若你有機會駕駛這輛轉移自法國雷諾技術的小轎車時,相信會對它大大改觀。
昨天下午,grandia、王小姐以及我共三人,在水池路上急速跑了一輪。我以每次駕駛花蝴蝶的方式在水池路疾馳,輪胎總會尖叫。昨天,由始至終,Savvy前輪卻沒有“尖叫”,顯示了Savvy擁有很強的底盤及懸掛系統,其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。下一次,我一定會把它推到尖叫為止。
前兩天在南北大道上,要不是礙於載著親人,我可能早已突破時速160公里。當時,Savvy在時速150公里時依然保持穩定的車身動態,甚至比慢速的車身狀況更穩定。
老實說,Savvy在空間上完全不能與MyVi比擬,加上Tiara的前車可鑑,難免令民眾對Proton失去信心。但願更多真正愛車之人坐上Savvy,一起感受Savvy所帶來的截然不同駕駛樂趣。
在第一輪的駕駛中,我花了47令吉打滿Savvy的油箱,當時,里程表上的數字是427公里。我駕得很激烈,經過的路段包括浮羅新路、南北大道、檳島喬治市、峇六拜沿海大道等等,都在3天的試車中完成,目的是測試Savvy的耗油量。
第二輪測試:418.8公里用了49令吉的汽油(好像貴了一點)。
第三輪測試:427.4公里=47令吉。
笫四輪了:399.4公里=47令吉